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

【人物視窗】生命展現的勇氣─誠實面對自己的張亞輝

生命展現的勇氣─誠實面對自己的張亞輝 文/淑娟

張亞輝,一個在之前從未聽過的名字,因為家裡沒電視、沒訂報,更沒有上網看電子新聞的習慣,或許我對台灣的媒體沒有興趣,更沒有信心媒體可以給我和孩子什麼樣有意義的報導,不過念多元所就是有這樣的好處,可以在沒有信心的地方發掘神奇的事,可以在課堂上接觸不一樣的議題,久久沒有碰觸的同性議題又重現腦海,而我就這樣知道了張亞輝的名字,一位特別的人,一位有點自戀、感性又清楚未來的人!

不一樣的亞輝

三歲的孩子,應該還在父母羽翼保護下快樂的成長著,可是亞輝卻在這個時候面臨父母離異,天真的他怎會不知道媽媽要走是如何的恐懼?怎會不知道世界即將瓦解,只是亞輝小小的心靈卻因此而封閉,他拒絕認清這樣的改變所帶來的傷害,他不願坦承面對這樣的傷害如何改變自己,當然無能為力的他是無法阻止這場家庭風暴,只是,傷痕累累的亞輝是如何度過童年?他渴望被愛,被保護的心一直存在,他的戀愛對象有男有女,直到二十歲那年,他明確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,他走進同志的世界,或許這是一條不歸路,畢竟社會對這樣的人接受度較低,同志們自成一個世界,有的人有勇氣站出來告訴眾人他是誰;但是多數人依然活在這個被遺棄的圈圈裡、孤獨的個人世界。

這樣的過程是辛苦的、痛苦的但又是甜蜜的,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而辛苦,因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而痛苦,但是明確自己知道要什麼,勇敢面對自我的過程是甜蜜的,這樣多重的感情糾纏,並不意味從此就一切順遂,當他的身體因為過度勞累而產生不適,原本以為是小小的感冒,只要吃藥休養就可以痊癒,只是這身體的狀況並沒有好轉,反而越來越虛弱,當他從泰國旅遊回來之後,經過兩個多月的折騰,從咳嗽不止到氣喘,以為是甲狀腺亢進到懷疑心臟病,當一堆的檢查都沒有問題時,反而對亞輝而言,心中那一個不安、不為人知也不想去想的疾病名稱卻悄悄浮現心頭,果然在亞輝告知醫生要做HIV檢查之後,醫生終於對他的病情作了宣判,為這個不適找到了一個叫「後天免疫力缺乏症」的學名,俗稱「愛滋病」,就在2001年的最後一天,如同宣判他的世界末日,當時亞輝35歲,人生正值最美好的時刻,上天卻在這時候給他來個當頭棒喝,似乎在告誡他,他的生活必需有所改變。

就這樣,當他可以置死地而後生,就會發現人生最悲慘的也不過爾爾,相信接下來就可以看見陽光、看見自己。這樣的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載的,沒有過人的意志力、以及對生命的不認輸個性是無法走過來的,但是,幸運的,我們看見亞輝走過來了,帶著更多的笑容以及包容坦然面對這一切,如他所說「生病是我一個很棒的禮物…生病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醒。」有誰可以做到,可以這樣的擁抱生病,沒有自怨自艾、沒有一蹶不振,更沒有躲進黑暗裡…,我們現在看到的他,就是一個活得比生病前更有自信的亞輝,而現在的他,找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,元旦時也即將步入結婚禮堂,這樣不一樣的亞輝,真的就如他所說的,生病是一個很好的禮物、一個提醒。
感性的亞輝
人生,35歲以前用青春換取歲月,35歲以後...
就要用生命換取一切了!

亞輝是一位很厲害的說書人,聽他演講的人都會被他那催淚的音樂及照片給征服,不僅佩服他勇於面對自己的特別,以及勇於面對世俗眼光的看待,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面對的,很多同志選擇掩藏內心的衝突,很多愛滋感染者選擇在黑暗世界中度過,但是具有這兩種身分的亞輝卻勇敢的站上講台、站在攝影機前,用他的笑容說著自己的故事,用他的勇敢要大家正視自己的人
生,誠實面對自己。
旋律是有其魅力的,讓人進入深沉的記憶之門,再用撼動的歌詞開啟那扇被有意無意封鎖的心窗,於是張雨生的「我期待」就這樣給亞輝打了一個強心針、生命劑,讓亞輝對生命有了全新的看法,讓他的人生在這顛簸的玩笑中活了過來,這不就是音樂的魔力,而每一場的演講中,亞輝用這種方式來告訴聽演講的聆聽者,機會是可以被創造的,生命是可以有契機的。透過一張張的照片、一首首動聽的樂曲,再加上亞輝的現身說法,感動著在場的每一位,讓觀眾可以在短短的幾個鐘頭裡,試著依循同樣的方式靜靜的反芻一下自己的過往,而這樣的經驗是何等的神奇奧妙,感動的情緒是可以延續好一陣子的。

重生的亞輝
尋找關係是一種遊戲,進入關係是一次冒險;經營關係
是一門藝術,而結束關係.......是一趟死亡之旅!

從當一位同志到愛滋感染者;再從遊戲人間到認真面對生命後重生的亞輝,我們看到的不是魔幻,而是一種對生命真實對待的奇蹟,這種奇蹟同樣也感染著認識亞輝的人,就像上過身心靈探索課程的學員,還有一些還依然不敢面對自己性取向的同志,以及同樣感染愛滋的人,這些人因為看到亞輝勇敢、快樂的活著,而重新審視自己,看到亞輝可以真實的看待生命,讓他們重新啟動生命動力, 亞輝很喜歡談「關係」,因為「透過我的關係花園,我才開始真正一步一步的認識自己對人、對關係、對情感與對愛的無知,而且看到更多自己不自知的情緒感覺。」
他第一次用心、認真的想要經營一段情感,他遇見與他共度八年的愛人,甚至陪他度過生病住院的那一段人生最低靡的時間,但是當關係變得更親密如同家人一般時,同樣的考驗著這種關係,到現在,亞輝要結婚了,他更加明確的想要給愛人一個穩定、安全的關係,他希望這種關係是被祝福的,因為被祝福的關係才會幸福。所以當他有能力、有機會、有承諾時,他願意將這種情感的關係公諸於世,讓大家來祝福這樣的同志關係。

那麼...
每一次的幸福來臨時,
我想我該把握的,
是當下每一刻...
心中不自覺湧起的那一種--
幸福的感覺。
這是給安古的詩,他要告訴這位愛人,他帶給他幸福的感覺,而我們同樣的感受到亞輝面對愛情把握當下的執著,所以「安古與亞輝要結婚了」如果人的一生幸福是有限的,那更應該好好把握幸福來臨時。
我想這樣的幸福、這樣的婚姻承諾,都是每一對戀人想要的結局,因為大家都想要「有情人終成眷屬」或是「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」(世俗既定的模式),這種對愛情的想像是不分男女、男男或女女,只要相愛的兩人都希望走進結婚禮堂,在整個故事中,亞輝始終都是目光的焦點、始終都是最閃亮的那一位,在影片中,我們看到亞輝對安古的保護,也看到安古的羞澀,在他們的愛情裡,他們成為彼此的焦點,這就是愛情,一對值得大家祝福的戀人。

虧欠的亞輝
每當亞輝說到家人,就會看見他的眼淚,他一直以來覺得對不起家人,這個意含背後隱藏著多少的感情,亞輝認為自己的同志身分無法讓老人家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樂,亞輝認為自己的感染愛滋讓媽媽擔心,公開出櫃讓家人必須面對大眾媒體…或許這些猜測不及亞輝真實淚水的萬分之一,但是,真情的流露無法造假,現場的每個人都會被這樣的眼淚感動。

另外,當亞輝告訴媽媽自己即將結婚的影片中,他就像一個害羞的孩子,躲在書店的一角,透過正勳導演的播放節目,讓媽媽知道自己即將結婚,如果告知親人自己是同志是一件困難的事,那告知親人自己即將要結婚,以我們的理解應該是一件喜事,應該多了驚奇、喜悅和祝福,但是影片裡的亞輝是不安、猶豫和擔心,或許正因為他的身分,他結婚的對象不是大家預期的,就如他說的,同志結婚其實是一件怪事,誰去誰家提親?誰是新郎?誰是新娘?一切世俗中的異性通婚原則都不適用,因為同性結婚對社會來說還是沒有被認可,當然還有很多的習俗要重新定義,很多的約定俗成要重新審視,或許就是這種不被家人預期的結婚計劃,讓亞輝不安也不敢直接面對,畢竟這是他所在意的家人,面對外人,他需武裝自己、強化碰撞衝擊的勇氣,可是面對家人,他放心卸除武裝、需要得到真心的祝福。

亞輝對媽媽感到虧欠,同樣的,媽媽對亞輝的愧疚也不亞於他,在說明結婚的現場,看到亞輝媽媽的眼淚,聽到媽媽一直對亞輝說抱歉,這是母親的眼淚,如果我沒有結婚生子,或許我不能體會那種哭泣背後的不捨,因為我結婚生子了,對於因為疏於照顧而讓孩子變成現在模樣,我懂那種自責搥胸的眼淚。不管是誰虧欠誰?不管誰多誰少?更不管這樣的虧欠是否要一直持續下去,母親與孩子的感情是永遠不會變的。
另類的VIP

「如果他不是一位同志,我會不會坐在演講廳裡聽他說著他的愛情故事;如果他不是一位愛滋病感染者,我會不會和他free hugs…」,當我坐在演講廳的椅子上,聽著亞輝說故事,說他的愛情故事、看著正勳學長為他拍的紀錄片,隨著他的歌聲、他的口白、以及那搭配無遺、精心設計、賺人熱淚的power point,這是我第一次聽演講參雜這麼多情緒,這麼多奇怪的想法,當然也哭得最慘,我還在疑惑自己莫名的想法為何浮現時,聽到亞輝說了一句解答「我拿到了一張VIP卡」原來正因為這張愛滋的VIP讓他變得這樣特別;因為這張卡讓他提早領悟生命的意義、價值;因為這張特殊的卡,讓他勇敢的面對自己,走出來擁抱大家…我就是被這樣的勇氣感動,他就是有這樣的能力感染全場聽眾,這樣的另類,的確辛苦也同樣的讓人不捨,不過因為這樣一張另類的卡,也讓大家看到,人還有另一類的生活樣式,生命還有多種的可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